12月17日,一场关于海峡两岸教学观的大讨论在校友楼会议厅里热烈展开。一个月前,学校遴选两批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成员赴台湾清华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培训,“品味教学”16期尝试以教学工作坊的形式将两批培训团成员的收获汇聚成一场充满火花的盛宴,供到场的百余名教师“享用”。
赴台教师代表李学武、孔锐、方赛迎和于沛作为嘉宾,教务处老师刘骏骁担任分享会主持。活动围绕教育体系、通识教育、教学法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模式等话题展开。现场嘉宾的培训感悟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共鸣,10多名教师主动起身分享他们的本科教学心得。
嘉宾分享赴台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海峡两岸永恒的乡愁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一般是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来自法学院的方赛迎老师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中,学生若不选选修该门课程就无以了解相关信息,也就无法提升该方面的素养。“反观台湾,他们的教师注重对学生‘人’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息息相关,并融入到了专业课教学之中。”
艺术学院李学武老师谈到,以台湾清华大学为例,学校要求资深教授讲授专业导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游戏、“翻转课堂”来引导学生,“通识教育不仅应渗透进专业课堂,更应该进入学生生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自我解放。”
作为此次赴台培训团的成员之一,社科部的田明老师认为,教学应做到教学与学生关注点的相结合。他举例,通过收集学生令自己最困惑的问题,针对性地开讲“马克思为何批判唯心主义”,结果课堂座无虚席,学生的兴致比以往都要高。
创新创业教学:穿行于此岸与彼岸的一叶小舟
电气信息学院的孔锐老师首先介绍了台湾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台湾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是16-18分,在128分的总学分中占比14%,这个比例很大,可见他们对创新教育的重视。”
总体而言,台湾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贯穿大学4年的不间断教学,让学生积极投入,擦出思想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能力。结合暨南大学的情况进行本土化教改的过程中,狄红卫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将实验课和理论课程更多的结合起来。”赴台培训归来后,他自建实验室队伍,让本科生报名参与到科研和实验教学中,“学生反响强烈,报名的人很多。”
药学院的于沛称,身处有“台湾硅谷”之称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邀请大量上市公司的CEO、企业总裁入校讲课,“有同学创业做服装,老师还会在校指导创业,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创业实践能力很强。”
教师天责:再大的事儿也要将课程安排好
言及对台湾教师的印象,于沛说,“台湾教师对学生用情之真、用情之深,令人感动,他们视教学为天责。即使有再大的突发安排,也要坚持将课程讲完,这是教师职业赋予自己的天责。”
台湾教师以课堂留住学生为荣,认为学生中途离开或者缺课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及,未能“留住学生”。李学武说,“他们会用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比如用一首歌定义一个概念、用微电影来表达时间等来激发学生创造性。”
高雄第一师范大学实施导师制和书院制,这给培训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建立了公考、考研、留学、心理辅导等6项的专门导师制度,“一生六导制可以让懵懂年华的学生走出迷雾。”孙立说,“在书院里,导师甚至一周不回家,与学生住在一起。”
老师们表示本次赴台教学培训收获颇为丰富。今后,学校将根据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继续开办如“品味教学”、新任教师教学训练营、中英文及新任教师本科教学竞赛、境外一流大学教学培训等教学交流与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和遴选标准也将不受职称、教学资历、专业的限制,让更多热衷于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师受惠其中。
(版权归广州穗华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广州穗华口腔医院 http://www.020kouqiangke.com/)